人物心聲:分內之事,一定要做實做好。
2023年11月下旬,在江蘇省地質礦產局第四地質大隊多個項目現場和基地,總有一個身著紅馬甲、頭戴安全帽、腳穿勞保鞋的熟悉身影在來回穿梭,對施工作業和環境進行仔細“掃描”、深度“把脈”。他叫陳建明,是該隊的安全管理部主任,也是一名“地質老將”。自1983年進入地質行業后,他先后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技術管理、生產管理、安全管理等不同崗位工作,以“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的地質擔當,為自己的地質生涯交出了一份忠誠答卷。
水文地質“活地圖”。陳建明從南京地質學校畢業后便來到江蘇地質系統從事水文地質鉆探工作,并逐漸成長為青年專業技術人員中的佼佼者。在負責《太湖流域水文、工程、環境地質評價》項目時,陳建明認真研讀太湖流域的相關地質資料,帶領團隊打了15個水文試驗孔,并主動聯系地方政府,把水文試驗孔變成探采結合孔,既完成了水文試驗任務又為地方留下了居民用水井。為了能夠打成一個合格的探采結合井,他總是在施工現場全過程指導成井作業,經常工作到凌晨,最終既確保了水文參數的可靠性又降低了施工成本。實地考察時,陳建明一天要走幾十里路,累得腿都抬不起來,蘇州的山山水水、溝溝坎坎都留下了他的足跡,而這也為蘇州市總體規劃提供了最基礎的水文地質數據。
工程勘察“好把式”。跟隨地方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步伐,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陳建明開始從事巖土工程勘察工作。他負責過很多國家和地方的重大項目勘察工作,在軌道交通、快速高架、運河大橋等重點工程建設中大顯身手,完成了許多地質條件復雜的特殊項目,保證了工程的質量、工期、安全,并有一批成果報告獲獎。擔任工程處主任后,陳建明依然堅守在生產一線,全面掌握技術、生產、服務等方面的動態。重點工程推進的過程中,他白天深入一線了解施工情況,晚上召集相關人員開會,實時了解當天的施工進度、技術質量等情況,發現問題便立馬改進。
安全生產“啄木鳥”。“安全生產永遠在路上,必須堅持成績每天都要歸零,時刻也不能放松。”2014年轉任安全管理部主任后,陳建明從制度建設著手,結合單位生產實際修訂系列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健全安全責任體系,推進全隊安全生產規范化、標準化,并緊抓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推動安全責任入腦入心。他堅持“四不兩直”,經常到生產一線進行安全生產檢查,指導推動隱患排查整治,嚴肅查處違章行為;堅持嚴在經常,以“婆婆嘴”“耿脾氣”贏得職工認可,在實現“安全365”的同時,大隊也獲評省地質礦產局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省安全先進單位。
躬耕不輟“老黃牛”。“一個人的價值不是看他一生中能做多少驚天動地的事情,而是看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如何把分內之事做實、做好。”不管身處哪個崗位,陳建明都做到兢兢業業、履行好職責。從事技術工作時,由于承擔的重大項目較多,他節假日很少有時間休息;擔任基層單位負責人時,他心系一線職工的身心健康,為班組配備醫用急救箱、帆布帳篷,并每周與他們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履新管理崗位后,堅持制度面前一視同仁、不講情面、不怕得罪人,做到敢于擔當、嚴格管理、嚴格督查,對待安全生產工作更是時時放心不下,動真碰硬抓安全。
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只有四十年如一日的勤懇敬業。在崗四十年,陳建明帶著一顆奮斗的初心,堅守一份地質的情懷,在平凡工作中站好每一班崗、守好每一份責,用不懈奮斗詮釋出勞模精神的真諦。
通訊員 顧勝燕 記者 陶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