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紙改動對工期有何影響?”“設備如何才能在月底前順利進場?”……江蘇省水文地質海洋地質勘查院(以下簡稱江蘇省水文海洋院)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勘測項目臨時黨支部把會議開到項目工地上,大家群策群力,共同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黨旗飄在一線、堡壘筑在一線、黨員沖在一線。”今年以來,江蘇省水文海洋院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為契機,用好“三個一線”有效抓手,深入開展“沖鋒在前、攻堅有我”行動,推動黨支部和廣大黨員奮勇爭先、破題解難,在以學促干上取得新成效。
旗幟領航向,激活高質發展新動能。以“黨建鏈”引領“產業鏈”,江蘇省水文海洋院堅持黨建與中心工作相融互促,構建“黨建+”工作體系為高質量發展領航掌舵。建設院史館,擴容思想陣地;堅持黨管人才,落實掛職機制,選派4名技術骨干到市、縣國土資源部門掛職鍛煉;推動鏈上產業與行業協會、國內重點科學院所、知名企業進行深度合作,簽訂黨建共建、戰略框架等合作協議;黨支部與業務單位、駐地社區廣泛開展共駐共建主題黨日活動;堅持“支部建在連上”,倡導在國內外重大項目上建立黨的活動陣地。此外,還在技術革新、重特大項目建設的過程中組建攻堅隊,常態化開展技術攻關,申報創新成果69項,以創新驅動單位高質量發展。
堡壘聚合力,推動地質工作新蝶變。重視理念創新,強化技術創新,引領服務“雙碳”戰略新動向……江蘇省水文海洋院搶抓一體推進長江和大運河兩大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契機,著力構建“地質+”“+地質”產業發展新格局。同時,加強科研平臺建設,打造創新策源新高地,充分運用海洋地質調查工程技術中心創新平臺和淮安市地質勘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平臺,研發新的水上勘察設備,增強“水上鐵軍”影響力,鞏固全國水上勘查技術領先地位;積極創新爭優,榮獲2022年度江蘇省勘察設計企業綜合實力排名前三十名,成功通過北京興原認證中心2023年度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和三標管理體系監督審核工作;推進人才興企戰略,建立了40余人的內部研發團隊,包含研究員級高工20人。
“向戰”勇爭先,肩有擔當再沖鋒。“家國自古難兩全,崗位就是站位”,江蘇省水文海洋院淮陰分院主任工程師楊興旺扎根一線20年,參與了港珠澳大橋、南京地鐵三號線、坦桑尼亞輸氣管道等國內外重特大工程,此次項目收尾調整不足半月,已在海外一線奮戰530余天的他接到新的勘測任務后立馬收拾行囊,從馬來西亞帶隊轉戰泰國開啟新的征程;“作為黨員同志,危險的時候必須得帶頭,給后來者吃顆定心丸”,面對項目上不斷增加的工作量,馬東鐵路勘測組技術負責人黃揚因簽證無法再辦理延期,不得不滯留國內而心急如焚,在得知有飛往馬來西亞的航班后便第一時間聯系業主人員,主動請纓要求率先趕赴現場;“你們先走,我留下”,沈國棟本可以和同事一起回國,卻因為執意要取回設備清關質押的保障金,而一再滯留疫情肆虐的秘魯;一直在外的宋龍榮說,“家里從買房、裝修到入住已有兩年多了,到現在我還不知道新家是什么樣子”……遇到急難險重任務,大家總是干在第一線、沖在最前面。
正是有著眾多像他們一樣以初心敬黨心、愛崗勝愛家的平凡堅守,才能匯聚起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在江蘇省水文海洋院,隨處都能感受到一種特殊的“氣”和“力”,這“氣”是拼搏向上、加速奔跑的銳氣,敢當敢為的勇氣;這“力”,是聚沙成塔,積水成淵,推動全院奮進新征程的強勁力量。
通訊員 石曉磊